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复学心理防护手册——学生篇

来源: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      编辑:佚名

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后,在此时此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远比关注成绩和学生是不是迟到更为重要。学生心中有很多担忧,上海燎原双语学校用Q&A的形式站在学生们的角度来一一解答。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jpg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

Q:学校通知复学了,但是我总觉得学校不安全,就想待在家里,又担心学业受影响,内心极度矛盾,怎么办?

A:学校始终坚持将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位。“总觉得学校不安全”实际上还是疫情应激反应延续的一种表现,是因疫情导致的对环境不安全的一种认知和情绪反应。

一是要树立“疫情总会战胜,一切回归正常”的科学认知,坦然接受复学,“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病毒可以把一个国家的人民打倒”(闻玉梅院士)。

二是接纳并调节焦虑不安的情绪,可以告诉自己,“这些想法和情绪都是压力下人的正常心理反应”,可以采用“安全岛法”自我调节:想象自己身处一个“安全岛”(一个自己感觉最安全、舒适的地方,可以在你内心深处,也可以是曾经到过的某处),脑海里可以不断回想自己身处“安全岛”时的心情,想象自己并没在经历痛苦,而是身处在一个保护性的、充满爱意的、安全的地方,负面情绪可逐渐得到缓解。

三是仍然要做好必要的自我防护,做到“戴口罩、勤洗手、讲卫生、多通风、分散坐,错峰吃饭、科学消毒”等,既保护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他人健康负责。

Q:疫情期间长时间待在家里,我变得懒散、无所事事,现在通知复学了,但我似乎什么事儿都提不起兴趣,怎么办?

A:因为长时间封闭在家里导致人际互动和活动减少,易产生情绪低落和压抑,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节,让自己“动起来”。

一是要保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特别是要制定复学后的学业目标与计划,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积极投入学习,让自己的大脑处于激活并兴奋的状态,为提升专业能力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是要适当增加锻炼或运动,恢复自身的兴趣爱好,使得自己整个身心处于积极开放的状态。三是多与老师、同学、朋友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互动,增强情感交流与社会支持,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获得更强的安全感。

Q:现在开始正常上课了,但我仍然常常感觉自己神经紧绷、心神不宁,控制不住刷手机关注疫情的各类新旧信息,完全没办法正常学习,怎么办?

A:密集的疫情信息容易诱发信息焦虑,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心理学研究发现,负面信息关注越多,安全感和自尊感越低。

一是要改变“强迫性刷屏”行为,通过控制自己每天看手机的时间,通过在固定时间关注官媒信息的方式,减少海量负面信息的输入,降低不确定和超载信息带来的焦虑不安。

二是要“回归生活”,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多关注复学后的学校信息,做好学习计划安排,这样既可以分散我们对疫情消息的过度关注,也可以保持相对好的精力和心情投入学习。

Q:返校后,我不敢去教室、图书馆,也不敢去食堂、回寝室,感觉处处都是危险,怎么办?

A:这是因过度担心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一是可以做放松练习(比如呼吸训练、蝴蝶拍等)或者通过运动等方式放松自己,身体放松下来后、焦虑情况也会慢慢缓解。

二是采用经验掣法进行调节。经验掣是某个能够让自己感到安全、平静的一个物件、话语、姿势或情境等等。经验掣法就是在恐惧时,激活经验掣,重回经验掣唤起的温暖、安全和力量,从而化解恐惧。比如“人生没有跨不过去的恐惧和害怕”这句话,就是很多人的经验掣,当想到这句话时,就会唤起自己的温暖感、安全感,从而调适自己的恐惧。

三是用心保持对环境的关注和觉察,比如认真观察图书馆、教室、宿舍的空间、光线和设施,认真感受自己走在校园时,脚与地面的触感,用心倾听他人的话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校园环境的熟悉感和安全感会重新建立,自己也会慢慢的信任你所处的物理和人际环境。

Q:受疫情影响,这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我常常感到学习繁琐、理不清头绪,学习效率很低,该怎么办?

A:严重突发事件让人或多或少会感到千头万绪、抓不住重点,越是此时越需要保持觉察和冷静。

一是可以试着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来提高效率:优先做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其次是紧急的事情,然后做重要的事情,最后处理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你可以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我很棒、我能行、生活会越来越好”。

二是通过行为管理,避免过多刺激的干扰,比如将手机调至静音,放到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将电脑、和提醒调至静音,并将窗口缩小到后台,避免图标的闪动。

三是运用科学方法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比如在看书和资料时,边看边做笔记,对重点内容通过划线、标注等方式加以突出,将思考的问题和想法及时写在纸上或录制语音加以保存,便于及时整理和处理。

Q:复学后感觉同学之间的距离感增加了,总感觉大家之间隔了点什么,找不回之前的亲切感了,不知该怎么办?

A:人际距离的适当增加有利于个体获得自主感和安全感,但是过远的人际距离,会导致个体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一是复学后,同学们一段时期内还会下意识和习惯性地与他人保持距离,适度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是有必要的,但可以拉近心理距离,可以通过对共同经历的疫情事件的讨论分享,加强与同学间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

二是通过真诚的倾听和共情,在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照顾,相互支持、帮助。线上可采用、、微博、分享自己的生活学习状态和心得体会,经常关注同学朋友的动态,加强与同学的互动。

Q:这次疫情让我地感到了空虚、无力和慌张,觉得自己曾经在学习上的努力和生活上的奋进,在面对疾病和灾难的时候,显得毫无意义,甚至开始怀疑人是不是还需要努力奋进?

A:一切关于灾难的经历都沉重而悲恸,虽然我们不鼓吹经历灾难对于群体发展或个人成长的意义,但亘古至今,人类总是能够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灾难中,重新审视和思考生命意义,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继续推动社会向未来发展。

一是对于个体而言,灾难性事件可能会推动你从认知、需要和情绪三个方面,重新建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是要感谢自己在这样一个时间,因为这个事件获得这样的动力去重新审视“人是不是还需要努力奋进”的问题。这恰巧说明了你的敏感和自察。你可以从现状、关系、价值、牺牲和未来等更丰富的角度去梳理你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去重新定义你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Q: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家人和同学的关心?

A:社会支持系统是人们应对压力的重要条件,其中家人的关怀尤为重要。复学后,虽然与家人相隔异地,更需要加强与家人的,及时告知彼此近况,相互鼓励。此次疫情中有的同学家人感染病毒,甚至离世,我们应该建立班集体情感支持系统,代替离去的亲人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怀,让他们感觉不孤单。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