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 编辑:佚名
尽管复课让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越发矛盾,但能够确认的是,在孩子们刚刚经历了(还没完……)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后,在此时此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远比关注成绩和学生是不是迟到更为重要。上海燎原双语学校整理了一些小贴士,希望能帮助大家一起面对困难,在困扰中发掘资源,在危机中获得成长。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
家长篇
虽然,被折磨了四个月的家长们都盼望着复课快点到来,赶紧把神兽丢给老师,但最近频频发生的悲剧给我们警醒:复课不是让孩子回归校园、交给老师这么简单的事。在身体做好复课准备前,我们得先让孩子的心理做好准备。
所以,复课前家长的提前干预很重要。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步:作为家长,管理好自己的压力,不要让它们“传染”给孩子。
一位初三家长,之前一直让孩子保持朝九晚五的学习作息,本来一切挺正常的。学校通知复课后她又开心又慌张,总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所以打破了两个多月的作息,让孩子熬夜强化课业,还美其名曰“帮娃提前适应毕业班的节奏”。孩子生物钟突然被打乱、作息混乱、免疫力下降,又恰逢开春时节,消停了两年的哮喘一下子发作了。
面对复课,家长一定要避免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思维。滑坡谬误指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最终得到不合理的结论。
典型的例子就是:
你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读不了好大学,没有好大学就找不到好**,找不到好**就过不上好日子,然后你的人生就完蛋了……
滑坡谬误思维**的问题在于让人们忽略了事实不一定照着线性推论发生,中间任何一环都存在其他可能性的情况,容易引起家长恐慌。 家长必须避免把未来最坏的情况编成一个故事,然后对那个最坏的情况做出反应,好像现在就发生了一样。
第二步: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与之对抗。
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但对孩子的情绪和压力要全权接受。因为在停学的这几个月里,孩子失去的不仅仅是上课学习的机会,而是整个学生时代缺失了三四个月。网课也许能填补成绩,但弥补不了几个月学生生涯的断档。 回忆一下当初自己作为学生时,留在记忆里的不只是考试,还有和要好的小伙伴互讲秘密、偷偷关注着喜欢的人、令人兴奋的运动会、在背后吐槽老师……这些都是孩子们真真切切失去的。
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有情绪,承认和理解他们的压力,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家长不加评判地倾听也许对他们就是最有效的帮助之一,就是与孩子共情。
如果你不是擅长共情的家长,这里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
· 告诉孩子你在他的身边,非常愿意随时听他讲任何事情。
· 告诉孩子你看到的情况——比如看出孩子压力大、表现异常——问问孩子:“有什么事我可以做吗? ”
· 要有接受的态度。当孩子向诉说时,可能会产生很多复杂的情绪,悲伤的、难过的、愤怒的……接受他所表达的所有情绪。
· 在孩子倾诉完毕后,询问孩子是否要你的建议?或者想听听你的想法?如果孩子拒绝,不要强行说教。
· 如果你想不出什么建议,也要诚实地告诉孩子“我暂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会认真思考一下你的问题然后作答,但无论如何你要知道我爱你/支持你/理解你的感受。”
· 接受孩子的沉默。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愿说,但明显又有情绪,请接受他的沉默。也许什么都不说、不问,静静地坐着陪伴、在孩子哭泣的时候牵着他的手,在场、陪伴就好。有时候,做一个安静见证者往往是你能做的最有支持性的事情。
我们总说,对孩子要温柔以待,什么叫温柔?主持人鲁瑾写过一句话:“温柔就是降维交流,蹲下来,肯定她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然后再讨论怎么去克服。”我认为这是关于温柔比较好的答案。
第三步:用对沟通方式。
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副**、斯坦福早期生活压力和儿童焦虑项目主任Victor G. Carrion给父母的建议是:
疫情期间,无论是讨论疫情、陈述变故,比较好用明确、直接、简洁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并随时邀请孩子们提出问题。
● 孩子们想知道自己是否是安全的、有保障的?
● 父母和学校是否有能力提供这些安全和保障?
● 做出复课这个决定背后的道理是什么?
● 将会采取哪些措施?为什么这么做?
● 作为学生要如何配合学校?……
无论是学校提出的复课要求、还是家长希望孩子做到的事项,都一项项和他们进行清晰地沟通、说明,这样孩子才不会惊慌失措。 进入青少年期的孩子有三个基本心理需求:
自主性——确保他们有一定自由度;
能力——不要把他们当做小孩子来对待、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关联性——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有“我们可以一起”这种归属感。
如果其中任何一项受挫,孩子的压力都会激增,而直截了当的沟通方式就是为了确保这三个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第四步:教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
这次疫情让我们产生了很多无力感,比如突如其来的变故、被限制的自由;但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当你对大环境力不从心时,把精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是面对生活比较好的方法。
在复课这件事上,我们帮孩子可控的事情其实有挺多。比如复课前,认真问问孩子返校前有什么担心的事情,那些与学习有关和无关的事情都可以拿出来说,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帮孩子做好复课前的心理建设。 复课后,发现孩子成绩下滑、难以回归到疫情前的学习状态,可能是很多家长的痛点。
美国心理学博士Carl Pickhardt在Surviving (Your Child's) Adolescence一书中对中学生遭遇变故后成绩突然下滑给出的解决建议是:家长既不要反应过激,也不能不闻不问。
反应过激的表现有两种,或质问,或诉诸奖赏/惩罚来鼓励/威胁孩子。前者会把成绩问题变成家长与青少年的情感交锋,而后一种做法则会引起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控制”理想资源感到反感。
不闻不问也不行。除非孩子有极强的自我纠正能力,否则抱有这种想法只会让孩子“适应”失败,把失败当做无所谓。
最妥帖的做法是:先弄清楚影响孩子这次成绩下滑的真正原因——考题偏难、假期在家没认真学、许久不考试生疏了、或者孩子有别的原因导致成绩滑坡;确定原因和孩子一起想解决方案(比较好能以孩子自己提出的解决办法为主):给一段时间恢复、课外补习、或者只是偶尔一次发挥失误孩子觉得问题不大?
第五步:别忘了和老师“通气”。
如果你在提前干预中发现孩子确实有状况且是你暂时无法解决的,比如孩子极其排斥开学,甚至发展到连续好几个晚上做噩梦被吓醒;还有些孩子课业特别担心,压力大到情绪明显低落。不妨和老师主动沟通这些状况,请他们费心多留意一下孩子在校的状态。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