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一年级学生文章登上《中国少年文摘》!

来源: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      编辑:佚名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小学双语班一(2)班陆同学的文章《我的超级爸爸》登上《中国少年文摘》6月刊啦!我们最近采访到了陆同学、她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贡老师、她的英语/UOI老师Mike老师,来看看我们的对话吧!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jpg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

以下为采访陆同学的内容

Q:你的文章《我的超级爸爸》刊发于《中国少年文摘》,你感觉高兴自豪吗?是什么让你想要写《我的超级爸爸》?你平时喜欢写作吗?

A:我觉得,大家都能看到我的文章,我很自豪,感觉非常好。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当时在家里上网课,我和爸爸相处得更多了,我发现他很辛苦。想要把爸爸的辛苦写下来。平时,老师就会让我们写日记,这很有意义,因为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留下很多回忆。

一般来说疫情期间小朋友可能更多会关注自己,但是陆同学看到了爸爸的辛苦并记录下来,非常有心。平时写日记的习惯也锻炼了孩子的写作能力。我们还了解了一下孩子们上IB探究课的情况。

Q:你知道什么是IB-PYP探究吗?你们这学期对哪些主题进行了探究?

A:就是和平常上课不一样,好多东西要我们自己去找答案。我们这学期探究了旅行、食物的保质期、动植物等等。

燎原小学一年级即开始IB-PYP探究,一个学年会对六大超科学主题进行探索: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共享地球。陆同学所说的“旅行”隶属于“我们身处什么时空”。“食物的保质期”隶属于“世界如何运作”。“动植物”隶属于“共享地球”。

Q:你喜欢学校的哪些地方?

A:除了上课的时候可以学知识,还可以去外面探索。

Q:去年10月份校庆你表演了什么节目?你觉得这个节目想表达什么?

A:我表演的节目是《礼仪之邦》。因为我们中国人都是懂得礼仪的,所以我们想要跳一个关于礼仪之邦的舞蹈。

Q:你觉得同学们这一年来有进步吗?

A:同学们都有进步。团队合作非常好。因为每个人互相之间更了解了,每个人也都进步了,我们合作起来比以前更好,做事也快多了。

团队合作是IB-PYP探究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合作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要加强个人成长,更需要训练合作所需的善于交流、坚持原则、胸襟开阔(接纳别人意见)等等IB学习者的能力。

写得一手好文章,只是陆同学众多优点中的一个。陆同学在舞蹈领域参加上海市级、国家级、国际级比赛,基本上都获最高奖金奖。陆同学还自制了一本美术作品集《夏日的味道》,分享给了灾区的孩子。

这个娃,要做就做到比较好。我们来看看老师眼中的陆同学。以下为采访贡老师的内容

Q:陆同学写的《我的超级爸爸》刊发于《中国少年文摘》,这在你的意料之中吗?是如何想到投稿到这个刊物上的呢?

A:是意料之中的。其实我自己也是搞文学创作的,给很多媒体供过稿,和中国少年文摘杂志社也比较熟悉。疫情期间,小朋友上网课,可能相对于在学校空余时间更多。机缘巧合,中国少年文摘的编辑找到我,问有没有小朋友网课期间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可以挑出来。然后我就跟班上的小朋友说写得好的文章可以发给我,我去修改和指导。

陆同学发过来的文章当时就觉得比较好。我就发给编辑了,编辑觉得很不错,主编看了后也很认可。非常惊喜,这篇文章就给刊发出来了。可以说,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外的是,小朋友的水平超出了我的预期。一般前面带了“中国”的刊物,级别都比较高。一年级小朋友能够获得大刊的认可,我比较惊喜。

Q:您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您是怎么发现这个小千里马的?

A:其实每个小朋友身上都有闪光点。因为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不只是课本知识或者一张卷子就可以界定的。陆同学有很多的闪光点,长期相处的过程中,闪光点就被发现了。我觉得老师的职责,就是要去发现每个小朋友的闪光点。

Q:你对陆同学最初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她有哪些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A:一开始也是和大家一样被孩子的名字吸引了,陆同学的中英文同名。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看到她开学时准备的东西。无论是书本还是文具,都整理得很有条理,都一一归类,所有的物品都贴上了名字,当时就觉得这孩子又细致又认真。

其实遇到这样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幸运。她首先在态度上和前期准备上就已经做得比别人好,后面的学习生涯一定会硕果累累。

Q:和其他小朋友相比较,陆同学**的特点是什么?

A:除了态度认真外,她还特别开朗阳光。就是不论遇到什么,她都能接受。比如有人说你这样做不对,不可以。她大概了解为什么不对之后,还能阳光灿烂地笑。一般对于小朋友来说,遇到批评的话一时半会可能接受不了。陆同学对于其他人的意见,能理解接纳。她整个的状态是开放的。善于接纳别人不同的观点,也能够很快去化解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我觉得不只对小朋友,甚至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不过,据我的观察,陆同学以及燎原的很多孩子,都有这种开放的态度,这可能和IB探究中经常需要团队合作有关。

Q:陆同学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怎么样?

A-贡老师:她很积极,不论是发言还是举手,还是活动实践,都很积极。

A-Mike老师:(用中文)Luise 非常非常好,又主动,又喜欢和老师沟通,我很享受教他们的过程。

陆同学这么优秀,同班同学如何?以下为采访贡老师的内容

Q:燎原小朋友入学时的汉字、词语等的储备量怎么样?从入学到现在,燎原小朋友汉字、词语等储备量的增长,是一个怎样的程度?

A:在进入小学一年级之前,孩子们都是没怎么学过汉字的。现在我们用的这个部编教材,对孩子语文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个学期学完拼音后,其实就可以引导孩子去记录生活了。 可能其他人没有这个要求,但是我对他们要求会比较高一点,让他们写日记。但像一些写作的基本要素、行文结构、规范等等,我没有去告诉他们,先让他们自由发挥。 我们定的本子,是那种空白的。小朋友们可以充分发挥,只要记录今天发生的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如果不会写字,可以写拼音、画画或者加上贴纸。很多小朋友准备了种类丰富的贴纸。

比如说,我今天吃了一个很好的饭,就可以找到跟食物相关的贴纸贴上去。 但是随着学习的汉字越来越多,孩子们在日记中出现的其他元素就慢慢少起来,慢慢把那种视觉上的创意转移到美术等上去了。孩子们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对于写完整的作文已经完全没有压力了。陆同学妈妈就跟我说,从开始的**篇日记,到最后的一篇日记,对比真的太明显了。从涂鸦和拼音占多数到全篇汉字,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过渡的过程,是从拼音+汉字+贴纸+画画这种四合一的方式慢慢过渡到最后一个比较完整的文本的过程。这个过渡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是学识增长的过程,更是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不断增强的过程。

陆同学在写日记上这种质的飞跃,其实他们班同学基本都有这个过程。每个小朋友都在进步,只是有快有慢,每个人基础不同。比如说他内容比较精彩,但是字写得不够工整,但是后来字变好了。有些小朋友可能一开始内容不大完整,但是他字迹清晰有力,后来内容也逐渐完整起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进步,但各有差异。

看得出来,燎原语文课的教学设计非常的用心,既不低估孩子的能力,又不过渡预设孩子能达到的高度。任务设计上,都是孩子“跳一跳能抓到的高度”,既让孩子觉得有挑战,又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每次作业都有点小兴奋,作业完成后都有一点小成就感。涓涓细流般的小小的成就感,积攒到一定程度,到人生关键期往往能形成大河之势,助推孩子走得更远。

Q:从入学到现在,陆同学在UOI探究中有哪些比较明显的进步?担任过小组长吗?表现怎么样?

A:陆同学担任过小组长。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陆同学在小组中比较有号召力。UOI探究一般会有小组合作,孩子们的意见难免有分歧,可陆同学的小组就是比较团结。可能因为她阳光开朗有魅力,又善于接纳别人观点,还会安抚小组成员的情绪,也很爱笑。

关于探究上的进步,首先UOI,对小朋友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挑战,这个进步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储备和做事的能力上。在UOI探究中,孩子们得**和其他孩子合作,**和大家相处,**为小组贡献力量,还要**实践操作。他们的UOI,需要不断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到最后要能解决更大的问题。

UOI课程相对传统课程不同的是,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方式上,UOI更强调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挖掘。我们学习的成果就是,走出去就能体现出学生的素质。只要看一个小动作,你就知道这小朋友经历过什么样的训练。

IB体系下,老师学生互相成就,以下为采访贡老师的内容

Q:您之前从事过IB-PYP教学吗?您觉得IB-PYP教学哪些方面最吸引您?相对于传统学校的教学,您觉得IB-PYP带给教师**的挑战是什么?

A:我之前没有从事过IB-PYP教学,这真的很有挑战。学校的IB培训非常频繁,思维上经历过颠覆。IB-PYP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能促进我们和学生成长。**的感受是小朋友其实很多时候在成就老师。 IB-PYP是融合了各个学科的一种超学科教学方式。以前在单一学科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预设很多东西,但在UOI中,你会发现小朋友有些反馈远远超出了预设,超出老师的预期。在IB-PYP教学中,你能明显感觉到小朋友的潜力是无穷的。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老师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备课。老师需要更高频度的学习。

IB-PYP非常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比如说Mike老师带孩子们出去画地图,各个队伍的领队要有效组织队伍,然后小朋友在队伍里面,要守秩序,要听从集体安排。这个过程孩子们更多的是自组织的。比如出了社区,小队伍如何避让路上的行人?这么多人怎么有秩序过马路?到邮局这样的公共场所,如何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孩子们事先都要做好预案,实行的时候又要见机行事。主导权,老师交给学生。需要老师的时候,老师一直在旁边。老师是一个辅助、引导的角色。

Q:您觉得经过IB-PYP探究,学生这一年来**的改变是什么?

A:**的改变是**了合作。因为现在的孩子,可能在家爸爸妈妈都是围着他转的,不免会以自我为中心。但是经过了UOI,他们开始团队合作,经历磨合,一起对外竞争,慢慢认识到每个成员有不可替代性,必须了解和尊重每个人的才智和个性,才能更好合作。合作对于办成一件事情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重新审视母语的外籍教师,以下为采访Mike老师的内容

Q:Mike老师,您到中国有多久了?

A:(Mike老师用中文回答)我到中国6年了。我2014年到广州,后来又去到杭州、台北,前年来到了上海。

Q:您一直在教育行业吗?

A:对的,我一直在教育行业。从事过各种年龄阶段的教学,但我还是最喜欢小学一年级的教学。

Q:您觉得教学中,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A:**的困难可能就是,教学中要匹配一年级小朋友的英文水平。因为孩子们的英文水平有限,比如要传达一个意思,我要选取最简单的词汇来给孩子们解释,或者碰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也要提取最简单易懂的情节和英文表达,让孩子们更好接受。这是最难的地方,也是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这让我找到了另一个研究母语的好角度。所以我非常喜欢教小学一年级。

Q:您每天花在**上的时间大概多久?

A:根据课表和教学计划,我每天**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备课过程中需要和其他学科的老师就UOI探究进行协作备课,那么花的时间比自己单独备课肯定要长。有的时候还会有小朋友主动来找我问问题,一般我都尽量**时间回答。在教学计划之外,我们可能还会有IB培训。每天花在**上的时间是不一定的。

像Mike老师这样兢兢业业热爱教学的外籍教师,在燎原有很多,这是燎原双语外教的一大特点。燎原的外教老师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较高概率拥有外国专家证、较高概率本土教师资格证,较高概率教龄>3年。教师团队拥有非常多元的国际化背景。文化差异的存在,让中外籍教师在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的同时增加了信任。全体教职员工在多年的磨合中相处越来越融洽,合作越来越默契,在IB培训和IB协作备课时,经常能迸发出很有价值的思考。

结语

燎原双语一(2)班陆同学和她的同学们,进步的速度并不是一日千里,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扎实实,每天都有涓涓细流般的成就感流进意识深处。这像极了自然中万物的成长,充满朴素的节律和天然的平衡感。

孩子们身上这种与自然相和的节律感以及稳定的平衡感,无疑是适应未来的心智基础。

这种成长节律的出现,不仅因为IB教育理念尊重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更因为有贡老师、Mike老师、Joyce老师等组成的具备多元文化背景的教师团队。老师们互相之间的文化碰撞、老师们与IB之间的碰撞,老师们与孩子们之间的智慧火花,都在不断激励着孩子和老师们产生学习的动力,成长为终身学习者。

燎原的孩子和老师,何其有幸,能遇见彼此!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