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专访获帝国理工offer的上海燎原双语学校学子

来源: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      编辑:佚名

“个人认为Bark Lake湖边上停泊独木舟用的短漂浮栈道是一个睡午觉的地点。那里可以同时享受到温暖的阳光, 让人平静的波浪声。栈道浮在水上的轻微摇摆,以及从湖对面森林的方向吹过来的凉爽又夹杂着青草气味的微风。那是我睡过的最有满足感的午觉了。”在看到上海燎原双语学校杨同学的这些话时,瞬间被这段话的诗意和理性击中,更被它传达出来的散淡和从容感染。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jpg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

杨同学在申请季收获的offer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化学工程)

多伦多大学(化学与物理)

麦克马斯特大学(工程学)

滑铁卢大学(纳米工程、纳米技术工程)

约克大学(工程学)

安省理工大学(核工程/工程系统)

从杨同学的offer不难看出,杨同学的学术方向是理工。我们很难把诗意和理工男生起来,理性才是他们磨砺日久而更为闪耀的标签。

STEAM学术积累

我们对他的初步认识是从学术开始的。

杨同学,是燎原高中国际课程班加拿大项目2020届毕业生。该项目由燎原双语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国际学院(以下简称CIC)合作,9年级、10年级、11年级在燎原就读,12年级在CIC就读。

对于他在STEAM学术上的表现,他的物理老师GARY博士这样评价:

在燎原学生中,有些表现得和他一样好,甚至更好,但是Joe(杨同学英文名)对科学的热情令他非常独特。Joe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为科学展览项目所做的努力,特别是他设计设备和进行实验的**,让人感受到他对科学和工程真正的热爱。

关于为什么会选择工科?Joe谈到:

我选择工科的原因是我从小对科学比较感兴趣, 小学的时候就经常阅读面向较低年龄组的科学杂志。学术方面我原本就有一些向STEM稍许偏科的情况, 学习工程刚好能**化我在STEM方面少许的优势。未来职业有很大一部分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我选择工程还考虑到其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因素。

Joe在学术方向上,是自主选择的结果,父母给予了**的自由和支持:

在他的兴趣爱好未定型前,我们家长做的更多的是,帮助他去发现自己的爱好,只要是他愿意尝试的事情都放手让他去尝试去了解去实践,让他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刻意给他约束和规划。在他每一个成长阶段,我们更多的是给他选择题。

这种从小积累的学术优势,并不是单纯依靠经验驱动,而是确认了方向后更为专注的热爱。但学术并不是Joe成长的全部。他在其他领域获得的成绩,几乎可以颠覆大家对理工男生的印象。

爱读日文原版轻小说的男生

STEAM学术与轻小说追番,这两个反差极大的领域,在Joe杨同学身上获得了融合。在他看来:

关于学习和娱乐会不会冲突的问题?

...嗯...我觉得是不会的。因为我在学习期间照样玩游戏看动漫啊,而且没有动漫和游戏,我也不认为我可以很好的调整我的状态。

平时课业不紧张的周中,我会在快速完成学业之后看番和玩游戏,把每天该做的事情做完了之后的时间本来就该自由分配给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适当的娱乐可以让自己不那么疲惫,对于保障学习效率我认为是很必要的。

对于学业繁重的学子来说,治愈身心,无疑是非常必要的。这种疗愈身心的方法,无意中成就了Joe的第二外语。

因为喜爱日文原版轻小说,Joe的日语水平已经和他的英语差不多,已能自由地阅览各个文库的轻小说。

我喜欢一部轻小说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设定 (故事设定,人物设定) 有关系吧, 像有部轻小说里,主角在异世界转生成看似低阶实则实力强大的魔物,通过努力统帅哥布林,蜥蜴人, 鬼人等魔物, 逐渐强大后一点点建设自己的国家。个人觉得,这故事还是非常讨喜的。

轻小说,设定富于新意和创造性,作者通过细致的刻画和描写,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感,在叙事技巧和风格上日臻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特的文学性。

有了这种文学性的浸染,就不难理解Joe的笔致为何会充满诗意了。

料理和烘培,半个甜点师

在我们以为Joe杨同学沉浸于科学和文学世界,似乎离人间烟火有点远时,他谈到他还喜欢料理和烘焙!有趣的灵魂果然就是那么多元。这么充满烟火味的爱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在初中阶段,我接触过料理和烘培,之后通过一些专业性较高的视频和法国蓝带的烘焙书、日本专业的糕点料理书等自行精进了一点。其中甜品的制作我还是比较有自信的。这个技能在招待客人的时候也比较实用。

不得不说,舌间径流已泛滥~那些曾和Joe杨同学同寝室的燎原学子们,在世界各个学府行走时,是不是还会偶尔想起Joe的甜点和夏天微风的滋味?

被说没天赋,训练后达专业水平

当我们以为Joe是一位工科治愈系暖男时,他又以另一个形象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我在燎原的羽毛球队里待了两年半, 从一个普通队员做到副队长最后变成队长, 每个学期也都参加了和别的学校的友谊赛, 在保持训练期间大概可达到上海市区队同年龄级别的水平。

繁重学习生活之余,心灵和大脑得到治愈,体质体能的锻炼也完全没有落下,甚至达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平。没想到的是,小学时,Joe被班主任认定为是没有多少体育天赋的。

但是在燎原校队两年半的锻炼,将Joe青春期身体与智力的双重发育潜能挖掘出来,让他从普通队员迅速成长为校队队长。Joe实现了身心茁壮成长期的跃迁,甩掉了小学班主任贴的标签。

Joe杨同学无疑是让人们无法贴标签的那一类。他参加商赛,他参加剑道比赛,他辅导燎原低年级学弟学妹学习,他积极投身于他所在的场域并对场域做出积极的改变。

从小形成的专业方向上的笃定,让他未来的专业发展有足够的纵深;而对生活的热爱、身心茁壮成长后的从容、多元兴趣爱好,让他在生活选择上又有足够的纵深;

至于他在中文、英文、日文习得过程中浸染的文化,又让他自如徜徉于多种语言和文化体系,并成为文化间重要的传播媒介,连接起他所在场域的信息交换与传递,让他拥有文化协调上的纵深。

不论是时间上、空间上还是意识上的纵深,只要拥有,就能变得从容而*容。

Joe无疑是拥有更多纵深和*容力的那一类。

为什么选择燎原?

Q:当初为什么选择燎原?

Joe杨同学:我来燎原是因为我妈的朋友的儿子在燎原就读, 然后推荐我如果想走国际线路可以试一试. 然后在参观过后觉得不错就选择了燎原。

Q:当初为什么选择燎原?燎原最令您放心的地方有哪些?孩子提起燎原时经常会使用到的描述有哪些?孩子在燎原**的变化是什么?

Joe杨同学家长:8年级时,我们开始考虑杨同学以后的求学方向,给了杨同学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体制内教育,二是留学。在去几个国际学校参观交流后,他选择了后者。燎原是朋友推荐的,我们了解后,觉得燎原的模式比较好,对学校的师资比较满意,来燎原开放日时,杨同学与当天做义工的学长交流非常开心,让他对来燎原就学有了向往,综合各种因素后我们选择了燎原。

选了国际学校,我们家长能提供的是生活和精神上的关心和帮助,学业得靠自己,杨同学到了燎原后,很快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相较以前更自律,能很合理的分配学习、娱乐和运动的时间,学习成绩逐渐提升并日趋稳定。

杨同学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都比较融洽,跟我们分享最多的是学习中的趣事、外籍老师的幽默风趣以及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燎原**的变化是:更自律,合理安排时间,理性计划了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和努力。

Q:在燎原学术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Joe杨同学:在燎原进步最快的时候我也不是特别清楚, 因为基础是一点一点打的。在燎原的三年, 我整体上**的进步是批判思维的养成, 燎原的文学组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上有非常大的帮助。在我十年级和十一年级期间的文学教学材料和难度方面都非常契合安大略省的ENG4U, 然后对于essay的批分标准和指导都非常明确。

分享学术与文书准备经验

Q:学术准备方面和申请文书方面,可否跟学弟学妹分享一下经验?

在学术准备上, 只要上课认真听把笔记记完整, 课后对笔记进行整理, 然后完成老师要求的课业,就能拿到挺好的成绩。比起拿着handout看一遍又一遍还是更加相信自己手写的笔记能带来更高效和长期的记忆。我在文书上没有特别的经验,我自己的文书是在寒假里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寝室的时候,玩累了切换心情写的, 都是一遍成型直接提交, 按要求写了就行。

Q:能跟母校燎原说几句话吗?

感谢燎原给我带来的三年快乐时光, 以及在课业接轨上非常顺滑的课程安排。现在想一想在燎原度过的日子除了在拿外卖上非常费事之外真的挺无忧无虑的。在燎原发生的那些事,现在想起来觉得非常怀念, 虽然现在还是个高中生, 不过真有一种社畜回头看自己学生时代的感觉。希望燎原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 维持燎原学生在学术上被多伦多大学和CIC给予的好评。

Q:在加拿大生活,有什么值得推荐的APPs吗?

在燎原学习生活后,最后一年要到CIC学习生活。CIC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照顾也非常周到。如果有下面这些APP帮助,就可以生活无忧啦!Amazon, 顺便可以切换店面, 从日亚买一些游戏和食物;Uber, 还是挺经常需要打车的;Grammarly, 有复查essay拼写和语法等等的用途, 这个程序指出的错误未必是错的需要自己判断;Citation Machine,可以生成各种格式的Work Cited;WhatsApp,Varsity使用的用软件。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