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陶艺活动回顾

来源: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      编辑:佚名

在本学期第三单元UOI课程中,上海燎原双语学校二年级学生们的学习主题是——表达文化:庆典和传统。孩子们又学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表达以及人们赋予特别意义。

围绕这一主题,上海燎原双语学校于12月31日在3号楼体育馆内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陶艺活动,学生们通过探究发现、表达观点、表露情感、和分享价值观的方式,师生共同反思、拓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追根溯源:何谓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瓷器源于陶器,而精于陶。远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制造和使用陶器了,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实现了从陶器到瓷器的进化,而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陶艺活动.jpg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陶艺活动

瓷器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国人的价值观都有着密不可分的。

古有诗词:我恋紫砂无釉彩,相见如人披肝胆。不靠衣衫扶身价,惟依本质令人爱。

陶瓷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材料的发明,也不仅仅只代表着一种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里面蕴含的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选择,通过中国的陶瓷史可以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

由”器以载道”到个人精神的自由诉说,古代陶瓷艺术注重“中庸”的表现形式,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在装饰题材方面,陶瓷器物都体现着社会主流的共同愿望,如青釉色泽温润如玉,象征君子文质彬彬的性格。

可见传统陶瓷艺术“器以载道”中的“道”,主要指的是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伦理的范畴,受儒家思想影响,这些“道”带有一定的社会教育意义,是古代社会集体的价值观念[1]。

如此,燎原双语学校的孩子们在UOI探究单元,与泥土交流,亲手体验传统文化,初探陶艺之美。

学习与体验

拉坯

孩子们首先体验了拉坯的过程,通过陶土在指尖流转,感受陶土的质地、温度。看似简单的操作过程,实则十分要求匠心精神。若是力稍微大一些则重心不稳,陶土直接甩出容器外;若是力小了,陶土则难以达到想要的形状;若是犹豫不决,则耗时过长;若是陶土过干,手跟不上旋转速度;若是手中浸水太多,则陶土软粘,不易成形;

学生们拉坯制作时,脸部表情随着陶泥形状的变化而有趣地变化着, 时而嘴角上提,时而眉头紧皱,时而整身倾斜,时而畅抒长气。其中的难度只有亲自体验过才能记于心中。

拉坯.jpg

拉坯

装饰

晾干半成型的陶土后,孩子们拿到了素胚。素胚质地薄脆,容易断裂,是时候让学生们给素胚上一层漂亮的外衣了。

中国传统的纹样多以花鸟,百兽为主,偶尔也会有一些外销瓷绘有神话情节,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审美特点,而现在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在素胚上绘制了变化万千的图案。

有描绘中国传统节日特征的图案,例如:春节里中国人喜爱的“福”字,刚刚过去的冬至节元素,端午节的粽子等;

也有学生画上西方节日形象,如:万圣节的蜘蛛和南瓜,圣诞节的圣诞树和圣诞老人。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兼收并蓄。

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问他们最想把自己的“手作”送给谁,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想要送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看到孩子们如此懂得感恩与分享,作为老师也欣慰不已。

他们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上的手作陶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作品,更是对家人的问候,对朋友的重视。

学习就该如此,除了在课堂里的勤勤恳恳,还需要在课堂外用全球视野来探究发现。

未来的时代,需要孩子们拾回传统精髓来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需要孩子们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来*容不同观点;需要孩子们拥有意气风发的态度表达自己!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
有问必答
请选择性别
请选择年级
成人
学前
幼儿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十年级
十一年级
十二年级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