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冬至文化课程周活动回顾

来源: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      编辑:佚名

冬至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它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含义。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为了增加对本民族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上海燎原双语学校特此在全校开展冬至文化课程周活动。究竟有哪些精彩的课程活动呢?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冬至文化课程周活动.jpg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冬至文化课程周活动

冬至文化课程周

在本周的燎原双语学校内,学生们在冬至来临之际,开展了丰富的校园课程活动。

“冬至如大年,燎原热闹显,童稚玩皮影,民族文化传。”燎原双语学校党支部书记胡国庆在校园内看到学生们时感叹道。

“庆典和传统是对文化的表达”,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增加对本民族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通过国家课程与IB课程框架的融合,从本周伊始,校园内的冬至文化课程周精彩纷呈。

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冬至节这一天,学生们品尝了美味的饺子。当问道饺子的口味如何时,孩子们纷纷称赞“好吃!”。

特色服装

暖阳下,操场上,学生们身着民族特色服装,在校内欢声笑语。

通过不同文化的服饰,去体验“文化”、“符号”和对庆典的理解。

学科探究,知行合一

作为中国古代历法上的一个节气符号,冬至不仅指导人们应时而藏,安排生产生活,它更是一个维系着中国人亲情纽带的节日,所以我们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历代文人墨客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咏叹冬至,或记载天地日月星辰、斗转星移;或抒发思乡、思亲的情感;或以此表达对周遭境遇的不满,文以达意、诗以达情,通过对这些诗词的解析,从中对冬至节气的起源、测定、物候、民俗和文化含义窥见一斑。

皮影戏《狮子舞》.jpg

皮影戏《狮子舞》

丰富教学领略中国文化

九九消寒图、手工灯笼制作,从教学到手工制作,校园内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家校共建,父母讲座

除了教室内丰富的课程活动,在学校的会议厅内,家长们也参与到了冬至文化课程周活动中。

一位妈妈从中国嫦娥五号登月的话题讲起,随后引入家乡的冬至习俗,通俗易懂的讲述,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去体会冬至文化的广博。

“千里江山万里辽阔,南北各地冬至不同,亲子两代分享延续,传统佳节家国常驻。”小学部PYP课程总监李筱彤老师在评价家长讲座时说。

校园观“戏”,体验中手作

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在冬至文化课程周中,G1-G5年级的学生们分批观看了《三打白骨精》、《狮子舞》等精彩剧目。

每场剧的间隙中,皮影戏节目的主持老师还教授了孩子们关于民间文化的特色。“同学们,当你们觉得戏好看时,要记得‘叫好’。这是我们观戏中的一种礼仪。”当介绍完之后,现场的孩子们在表演中纷纷叫好。

表演中台上的皮影戏**人员还请学生们上台摸一摸,感受一下皮影戏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没想到,大家原本以为是塑料做的皮影戏道具,原来是用牛皮制成的。

看完戏后再动手,教室内的皮影戏手工制作,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的绘制。从观看感知到动手体验,知行合一的冬至文化课程周令燎原双语学校的小学生们,在多元文化的学习中成长。

在本周丰富的课程活动之后,周五“冬至文化课程周”活动将迎来盛大的展示,我们一同期待,丰富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化与学科知识,助力全人教育的硕果在他们中丰收。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