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孩子专注力,让学习更高效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遵循大脑学习运行机制,大脑真正喜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有利于大脑去进行学习活动的。而且让你想象不到的是,高效的学习方式比你想象中的要有意思得多。
不同时间段,大脑的工作效率不一样。
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在清晨的时候,思维敏捷,很有学习的激情。也有的人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如泉涌。因此,这需要家长了解孩子一整天的精神状态,从而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制定比较科学的复习计划。
了解大脑的记忆机制
信息只有被记忆了,才会在人的大脑里被保存下来。同样,对于学科知识来说,也是一样的。
而人的记忆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记忆可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回忆过程、精确度以及生动性。而且,它们分别依赖于大脑中海马体、角回和楔前叶的不同区域。
而疯狂熬夜学习会让大脑过度装载信息,那会造成什么,会造成脑子记不过来,这是非常不利于记忆的。记不过来,记不住,那么学习没有效果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1)减少干扰。当孩子在复习时,尽可能让孩子远离干扰源,比如孩子喜欢玩手机、玩电子游戏,那么,当他在复习时就跟孩子讲好条件,把把手机等电子产品放到自己不容易拿到的地方,而且设置为静音模式。
(2)允许孩子偶尔发呆。当孩子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允许孩子放空自己,让孩子偶尔发发呆。心理专家表示,发呆是正常人的一种心理调节,偶尔发呆有利于健康。偶尔发呆是一种专注的无意识,对大脑来说是很好的休息。当人“发呆”时,大脑不再去接受、筛选、分析和处理信息,身心会呈现安定、愉快、心旷神怡的感觉。所以,这样的“发呆”才有利于缓解压力、促进大脑健康。
发呆有利于放空自己,但“走神儿、开小差”可不行。“走神儿”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善于建立知识架构
运用画框架与提取重点知识点的方法,将重要的知识点梳理出来,找到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背后的逻辑。比如一些孩子会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这就是搭建知识架构的一个过程。
知识架构一旦被搭建出来,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便于理解和记忆。
重复测试,降低遗忘
通过反复的测试复习,可以极大地降低遗忘。华盛顿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比较了重复测试和重复阅读材料两者的有效性。结果发现,重复测试比简单的重复阅读有效的多。
合理休息
研究证实,超过2小时学习效率就逐渐降低,超过4小时根本就没有效果了。因此,合理的休息与高效率的学习同等重要。让孩子学习之后休息放松一会,能有效提高记忆效果。
适当运动
运动会释放一些改变情绪的重要荷尔蒙,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和肾上腺素。这些神经递质能够极大地增强提升脑力,提供更集中、更持久的注意力。
睡眠充足
研究发现,睡眠充足的人,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在睡眠过程中,人的大脑并没有完全休息,许多记忆会在海马区和大脑皮层之间传输。
海马区中存储着我们的短期记忆,也就是我们新接触的信息,而大脑皮层则记录着我们的长期记忆,也就是我们过去形成的、长期保留的知识体系。
通过充足的睡眠,大脑会将新学来的知识和旧有的知识进行关联,将新学来的信息整合进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以上就是【成都博沃思教育】小编努力整理出的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哦。更多孩子注意力训练资讯信息请定期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