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行业,会出现下一个恒立液压吗?
发布时间:2021-08-17 14:33:29 已帮助:63人 来源:成都中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影响供需的大趋势
大趋势一:伴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机械替代人工是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使得叉车具有长期的市场需求。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伴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机械替代人工是必然趋势,在欧美及日本等劳动成本高的国家,基本已实现机械替代人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国内机械替代人工亦是长期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必将为国内叉车工业发展提供动力,同时使得叉车具有长期的市场需求
大趋势二:内燃叉车是使用内燃机为动力属于非道路工业车辆,由于内燃机能够提供较强的功率且适用范围更广,在过去受到叉车制造企业以及下游应用行业的广泛青睐,但是其排放的尾气严重污染了大气,因此内燃叉车在未来将会逐渐被电动叉车这种新能型的产品所替代。
与内燃叉车相比,电动叉车具有噪音低、污染少、节能高效等优点,随着中国有关部门对排放标准的管控日趋严格以及绿色环保理念的发展,促使各大叉车制造企业都大力研发电动环保型叉车产品,电动环保型叉车将会是行业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
大趋势三:国内叉车进口替代效应逐步显现。国内进口叉车占比已经很低,呈小幅下降趋势,除去部分特定环境使用的叉车需要进口,国内需求基本已经实现国产替代。且现在正在反向输出国产叉车,全球份额持续提升。2020年1-10月出口量同比速达17.4%。随着中国逐步由世界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迈进,优质的机械制造企业和品牌将逐步得到国际市场和客户的认可。
产业链
行业产业链包括钢铁、发动机制造、关键零部件等上游行业以及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下游行业
图片
上游:叉车产业链的上游是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厂商,主要包括钢铁行业、发动机制造行业和驱动桥等关键零部件制造行业。由于叉车的主体结构80%以上是以钢铁为原材料制造,因此原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了叉车主体结构的品质,钢铁价格的波动也会直接影响到叉车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
另一关键要素为核心零部件,包括发动机、蓄电池、电机、电控、液压元器件、变速箱、驱动桥等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决定了叉车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中国叉车制造企业的关键零部件主要由中国国内生产商或国外专业生产商提供。目前,中国叉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较多,市场供应相对充足、稳定,但是品质方面相对落后于国外的叉车零部件。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目前中国的叉车零部件生产商已超过1000家,但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及品质较低,不能进入主流叉车市场,高端国产叉车产品的关键零部件主要还是由国外的优秀零部件供应商提供,因此中国国内叉车零部件制造商的议价能力普遍较低。
图片
主要的两家叉车生产企业应付款项都要比预付款项高很多,显示出头部叉车企业对上游的话语权还是比较强的。但两家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预付账款,财报里没说究竟付给谁了,但我猜想应该就是付给核心零部件生产商了。
下游:叉车产业链的下游参与者主要是各个应用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叉车下游应用行业分布广泛,主要包括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物流行业、批发零售业等领域,尤其体现在交通运输和物流领域。
图片
两家生产企业的应收账款是远高于预收账款的,显示出叉车生产行业对下游还是比较的弱势,需要被占款来推进销售(根据政策,20年开始预收账款调整为合同负债)
竞争对手:从国际竞争格局上来看,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可以将全球十大的叉车制造商可分为三个梯队:
①梯队是由年收入在50亿美元以上企业构成,分别是日本丰田(2017年收入113.9亿美元)和德国凯傲(2017年收入67.6亿美元),这两家企业在营收方面明显与其他竞争者拉开较大的差距;
②位列第二梯队的叉车制造企业分别为德国永恒力、日本三菱力至优、美国科朗和美国海斯特-耶鲁,这四家企业在2017年的营业收入均在25亿美元以上;
③第三梯队的叉车制造企由为中国安徽合力、中国杭叉企业和韩国的斗山和克拉克四家企业组成,收入约为10亿美元,且四家企业营收差距较小。在叉车国际竞争格局的第三梯队中,中国叉车企业安徽合力和杭叉企业的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45.2%和39.1%远高于同为第三梯队的两家韩国企业,预计中国叉车企业未来发展速度依然可观。
回看中国叉车行业竞争格局,中国叉车行业的市场格局相对比较稳定,行业集中度较高。据沙利文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国内市场的叉车企业有130家左右,其中45%的市场份额由安徽合力和杭叉企业所占据,在电动叉车市场上安徽合力和杭叉企业更是占据电动叉车市场整体75%的市场份额。
在中低端叉车产品方面,由于中低端叉车产品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在中国也有许多规模较小的叉车制造企业专注于中低端叉车产品的生产,这一现象导致了中国中低端叉车市场普遍良莠不齐,叉车质量问题频发。
所以国内的行业竞争格局还是比较清晰的,就是双寡头格局,安徽合力和杭叉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在全球范围来看,虽然这两家企业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仅为行业名的十分之一,但考虑到中国的叉车市场需求正在扩张,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以及优秀叉车企业的出海,叉车双寡头未来还是能迎头赶上的。
商业模式
1.周期模式:是否属于周期性企业,或周期性的强度有多大
叉车与下游制造业关联十分密切,自然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从两个头部企业的净利润走势我们也可以发现其经营还是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不过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张以及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以及产品出海对国内需求依赖的减弱,净利润的增长都比较平滑。
图片
2.资产模式:轻资产还是重资产模式
按照大家的猜想,叉车应该是属于重资产模式吧?然而叉车生产企业反而是流动资产占得多,固定资产仅仅占两成左右,叉车生产企业把原材料、零部件生产等重资产环节交给了上游,自己只做组装、设计、销售、售后等资产比较轻的部分。
3.盈利模式:产品主要靠的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是否属于高经济商誉企业
现阶段的叉车靠的不仅仅是有形资产,技术、销售、售后、设计、专利等无形资产也占到了比较大的比重,但是不属于高经济商誉企业。
4.财务模式:是否属于杠杆企业,这决定企业是否依赖于举债经营
图片
资产负债率仅三成,资产负债率比较低。同时有息负债占总负债不到一成,体现出企业的负债大多数都是上下游的占款。
5.盈利难易度,赚钱辛苦度
图片
头部企业净利润率都比较低,还不到一成,赚钱比较难
6.产品模式:产品属于差异化还是同质化,是否属于垄断
现阶段产品差异化还不是特别明显,但随着叉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推进,未来叉车生产企业的技术门槛将越来越高,产品的差异化也将越来越明显,随着智能化的推进,未来的智能工厂里很有可能会广泛出现无人操作的叉车,不仅提升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危险性,技术含量大大提升。
7.需求硬朗度:是否属于必需品或成瘾品?
不属于生活必需品
8.存增量模式:产品是否具备重复性消费属性,这决定产品吃的增量还是存增量通吃
叉车属于工业机械,一般来说更换周期在十年以上,虽有重复消费属性,但时间周期太长,产品销售主要靠的还是增量。
9.增长模式:靠提价还是靠增加盈利点,还是提量
现阶段主要是靠提量,尤其是头部企业挤占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增长
10.提价模式:产品的价格变动是主动提价还是被动看天吃饭
叉车虽然在今年有涨价,但更多的是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下的被动涨价,好的一方面是能把成本压力传导到下游,不好的一面是缺乏主动性,没办法通过涨价来提升利润空间。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投资逻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临近,叉车市场未来将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同时国产替代和优秀企业出海,也使得未来的叉车企业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还能拓展国外的市场。
但并不是所有的叉车企业都能在这一趋势内获益,随着叉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行业的门槛也将越来越高,行业双寡头也将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所以大方向看,叉车企业看双寡头就行,而且双寡头现在估值也都不高,在二十倍左右,是值得我们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