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南京安生学校 编辑:佚名
对艺术生来说,专业的课堂学习和丰富的校外研学都是不可少的。校外研学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创作水平,提升艺术素养。
近日,南京安生学校高中部艺术方向的部分同学们跟随老师来到校外艺术**室,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蓝晒工艺的历史发展以及制作方式,加强对影像艺术的理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了一幅幅属于自己的小作品。
什么是蓝晒?
蓝晒法又叫做铁氰酸盐(铁-普鲁士蓝)印相法,最常用的叫法是蓝图晒印法,是一种实用的铁盐摄影工艺。1842年,约翰•赫谢尔爵士(John Herschel 1792—1871)发明了这种能制作持久保存蓝色照片的摄影工艺,他也是“正片”“负片”“摄影”“快照”等词汇的创造者。
了解蓝晒的发展历史
传统蓝晒工艺是约翰-赫歇尔爵士在1842年发明的,最初他用来复制自己的笔记。蓝晒在当时并不受欢迎,属于一种被低估的工艺,在摄影中的作用也常常被忽略。老师介绍,在蓝晒发展的180年间,我们可以通过其使用价值区分出三个主要阶段。
**阶段,赫歇尔的发明仅由小范围植物学家来研究植物标本。赫歇尔博士的朋友,1799年出生于英国的植物学家安娜·阿特金斯(Anna Atkins),从1843年起的二十年间,她利用蓝晒印相工艺,非常地呈现了纤细的藻类标本,制作并发行了著名的植物照片专辑《Sun Gardens》。
第二阶段开始于1897年。赫歇尔(Herschel)逝世后,更多的商人开始使用蓝晒印刷工艺,将其用作复制技术。
第三阶段的到来,是跟随着“古典摄影”运动复兴而起的。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蓝晒重新作为视觉艺术媒介,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中。
动手制作
在了解了蓝晒的发展历程之后,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准备亲手尝试。
桌上放了若干种材料,可供学生进行不同的创作尝试,有各种植物,特制的硫酸纸,以及感光药液柠檬酸铁铵以及铁氰化钾(需要将两种药水按照1比1混合均匀)。同时还有肥皂沫等材料供学生进行创意创作。**步,就是挑选喜爱的植物,放在纸张上,将感光药液均匀涂抹。
涂抹好感光液之后,要进行封存和曝光。曝光可以选择太阳光和紫外线光,紫外线光曝光速度较快,通常需要10-20分钟。
在等待曝光的同时,同学们也参观了**室的各类摄影作品,了解了美术与摄影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一幅幅作品,体会作者拍摄的心情和表达的用意。
紧接着,就是显影,此时同学们来到了恒温无菌的**室里进行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蓝晒作品的颜色会进一步变化,变得越来越清晰。
作品展示
每个同学的制作方式不同,创意也不同,所以作品也是各具特色。一起来欣赏吧!
待作品风干之后,套上相框,一幅幅属于自己的蓝晒作品就正式诞生啦!
同学们非常有成就感。短短的一个下午,每个人都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作品,深刻体会了古典艺术的美丽和特别之处。就像老师说的那样,要想让古典摄影工艺走得更远,就要让更多人了解它,让更多人看到它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蓝晒印相工艺也好,古典摄影工艺也好,不管是作为艺术还是作为技术,都不希望它最后变成曲高和寡的存在,还是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去。”经过这次研学,相信同学们也会对古典艺术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南京安生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