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翰林教育

400-888-4011

全国学习专线 8:00-22:00
成都翰林教育
公平普适的国际教育  拥有完整的IB, AP, Alevel,美高课程  为全球学生提供高中阶段国际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 >成都凯学网 >成都培训学校 >Alevel难还是高考难?

成都国际高中学校新闻

Alevel难还是高考难?

发布时间:2021-08-01 11:15:26 已帮助:307人 来源:成都翰林教育

Alevel难还是高考难?

Alevel难还是高考难?

  从小到大,我们都对西方教育考试有不少疑问,比如说:他们的考试科目更多吗,他们的理科水平比我们低吗,中国高考真的比他们的难吗?如果你也对此话题感兴趣,不如就花几分钟看完本文以解除“陈年旧惑”吧!
Alevel难还是高考难?

  从试卷考题的角度
  实际上,A-level考试的内容跟高考高度契合,换句话说,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大部分能够做出A-level的高考科目试题,比如说物理、化学、生物,当然,前提是把试卷翻译成中文。然而,在考察学生能力的角度方面,A-level和国内高考有所不同。
  部分学生认为A-level考试比国内高考难度更大一些,因为A-level更重视原理解释,就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概念,而国内高考侧重于公式或原理的灵活运用。
  换句话说,A-level考试很大程度体现出西方教育重视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更多地挖掘信息图背后的知识,而不只是单纯地分析图中展示的地理信息。
  总体上,A-level地理考试题目和高考地理非常相似,比如“描述某地形地貌”、“简述某措施的优缺点”、“分析某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等等。
  但因为A-level中没有选择题,所以“碰运气”得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最终成绩的每一分,都将来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发挥。
  A-level其他科目的考试中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比如哲学考试的题目大多在哲学层面谈哲学;而国内高考中,哲学被归到政治中,而且考的是马哲的理解和在现实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A-level考试和国内高考在试卷考题设置上难度相当,但各有考察重点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很明确地说哪个考试更难一些,还是需要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从考试科目的角度
  数量
  认为高考更难的人可能是从备考难度的角度看的。
  在英国GCSE课程阶段,即英国中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括英语、数学、设计与技术、语言、自然科学、资讯与通讯技术及体育等,选修课程有艺术与设计、商务、戏剧、经济学、工程学、卫生与社会护理、休闲与旅游、音乐、物理及宗教等。
  而A-level考试也涵盖了这些学科,学生可以选最少三门进行学习和考试。可见,英国教育考试系统是非常灵活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科目,提高时间利用效率,还有利于人才分流,完善社会分工,将人力资源价值化。
  相比之下,中国现行的考试制度则硬性规定语文、外语为必考科目,文科考试括文数、历史、政治和地理;理科考试括理数、物理、化学、和生物;除此之外还有艺术考试和体育考试,相信大家对这些比较熟悉,在此就不细说了。
  那么硬性规定考试科目数量的问题在哪呢?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会做就不难。规定考六门课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兼顾这么多不同的学科,不管擅不擅长、喜不喜欢都必须投入百分百的努力,毕竟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啊!
  被迫学习不合心意的科目,学生学习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而言,可能较低,而导致高考整体难度上升。A-level考试的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选择性地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少数科目中,进行更加深入地学习,从而使得考试的整体难度有所下降。
  国家教育局也已参考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着手实施教育考试改革的试点,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学生也能够自主灵活地选择学科。
  类别
  认为A-level考试更难的人可能是从考试科目的内容角度看的。
  像上文提到的,A-level考试可选科目非常多,而且专业性很强,能够跟大学专业直接挂钩,如会计学、经济学、计算机技术等等。
  在高中阶段就学习大学的专业知识,听起来难度就很大对吧。但人的学习能力跟年龄是成正相关的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或研究一下,在这就不进行深入讨论了。
  作为高等教育的入学资格考试,A-level和中国高考的意义是相同的,两者都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又或是进入更高层次的跳板,不能片面地认为哪一个更难,因为难度是相对的。
  基于不同的角度,或考虑到学生个人能力,我们对这两个考试的难度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认识。


上一篇:少儿武术训练五大要素
下一篇:升读A-Level课程需具备怎样的GCSE知识基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成都翰林教育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暑袜北二街 咨询电话:400-888-4011
沪ICP备12032008-6 网站地图 注册 登录 招生合作 版权/投诉 免责声明 更新时间: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