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3-19 16:52:30 已帮助:人
研学旅行到底是什么?
研学旅行,在国外又称为修学旅游、教育旅游。在16~17世纪的欧洲地区,兴起的“大游学(Grand Tour)”运动是教育旅行的前身,不少国家开始崇尚“漫游式修学旅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发展营地教育,日本于1946年发展修学旅行,到1960年修学旅行已成为日本中小学校的常规教育活动。迄今,已有许多国家将研学旅行作为学校系统内能拓展大中小学生视野、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并且积累了有益经验。
“研学”的全称是“研究性学习”,最早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科学教学理念,上世纪初美国把"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探究式科学教育)"列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这种教育理念有效促进了美国的科技创新。
研学旅行是一种将教育和旅游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研学旅行是一种将教育和旅游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它通过实践、观察和体验,让学生在旅游的同时,能够学习并深入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文化,从而达到教育和娱乐两不误的效果。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学校,到实际的社会环境中去体验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自然风景区、科技馆等各种景点,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此外,还可以参与到当地人的生活中,了解他们的习惯、文化、生活方式等,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研学旅行突破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社会、自然和生活领域延伸,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帮助孩子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
组织中小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有助于中小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明确社会进步的方向,培育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世间万物皆是学问,参加研学旅行走向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博物馆,可以有效加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研学旅行让课本上的知识“鲜活”了,让历史上的人物走下了“神堂”,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觉。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追寻古人的足迹,寻访历史文化的遗踪,当原本一些在课本上通过文字感知的景色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帮助孩子们走出课堂,奔赴自然,畅游文化历史,深入乡土民俗,感怀经济社会发展,以愉快的心境,通过以游兼学、学游相济的方式,开阔视野、增智启慧、涵养德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因追逐“分数”而产生的“学习竞争病”。
总的来说,研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实践和体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深入理解和应用,培养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拓宽视野,开阔思维,并激发兴趣和潜能。研学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从纸上转移到实践中,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