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剑桥国际课程中心 牛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来源:领科教育北京校区 时间:04-28

刚刚收到牛津大学发来的录取通知书时,心中的小激动许久才消散开。回想一下,从小学6年级初来北京乍到开始,所有的升学都一波三折,但都有惊无险地熬了过来。不知道是老天的眷顾还是自己的歪打正着。

小升初:小学六年级来到北京的时候,因为自己不像别的孩子一样有各种各样的证书奖状,从小十八般武艺,我一度认为我自己根本不可能考到八十中,八十中一直就是我的dream school.谁料,到了我小升初的那一年,北京教委次下达小升初招生时不看任何奖状证书的政策,但可以招艺术特长生。

当时我打算考八十中的管乐班,可是重新拾起架子鼓的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大的把握和希望。记得当时通过了初试的我焦急地等待着通知复试的,结果,接到的不是复试通知,而是正式录取,当时整个人都惊住了!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扎实的基本功带来的出色试奏掩盖了我在自备曲目上的短处。这似乎是我人生中次被上天眷顾吧。

初中升高中:初中三年,在管乐班度过。整天的生活就是学习和排练之间忙碌着。在我初中的那段时光里,参加过众多区级市级比赛,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和演出,得到了不少经验,也算的上是历经风雨。直到初三,当别人都在为中考努力复习的时候,我因为坐在别人无法替代的打击乐首席的位置而需要继续准备参加乐团的各种比赛。学习之余还要参加乐团排练的我并没有放下学习,反而在化学和物理两个学科跃居年级前列。或许又是上天的眷顾,那一年的物理题比较难,而物理正是我的强项。虽然其他学科有些失利,但是我还是以八十中普通班分数线的成绩压线考到了八十中的艺术班。

到了八十中的艺术班,那是我感觉最温暖的地方,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艺术团。虽然艺术班的学生被要求不能参加其他任何社团和选修课,但当时的我却被被计算机编程的魅力牢牢地抓住,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参加编程选修课和各种全国比赛。贾老师是我编程的启蒙导师,也是我最想感谢的人之了一。多少次被胡老师骂,多少次被老师家长劝阻,但我一直坚持着,因为我对计算机的热爱无法被影响。正是那些年没日没夜的编程研究和周末假期仍然坐车一个小时来到学校学习编程的经验在牛津的面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即便在面试中教授让我解释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动态规划的优缺点,以及动态规划和暴力破解在各种情况下速度相同这种变态问题,我也能回答自如,因为那些年不知道想过多少遍这种问题,做了几十道动归题。安卓APP编程似乎成了计算机学习的一个转折点。对于安卓系统的研究使我从只研究算法转变成了对一切交叉学科和任何跟计算机相关的东西都感兴趣。虽然自己在计算机上花费了大量精力,艺术团仍然没有放下。北京市管乐比赛和朝阳区合唱比赛我都跟团参加,这些在艺术班学累积下来的经验也在后来的生活中得以发展。维也纳的音乐会给了我次出国的机会。而接受北航邀请来到国家大剧院也再一次给了我登上世界级音乐厅的机会。这期间的经验都为我以后遇到大事不慌张的特点做了铺垫。到了高二下半学期,我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选择在大学时出国留学。因为种种原因,父亲和老师都阻止我。但我下定决心,坚持要转学到国际学校。当一学期的课快结束时,我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剑桥课程中心(英文缩写为CICC)的入学考试,考完试后半个小时,北师大剑桥的老师带着欣喜的面容通知我通过了入学测试,当时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转国际部:

因为读完高二年级以后才转来国际学校,无奈,我只能进行剩下两年的学习。或许又是眷顾,来到这里以后我发现这里的老师真的比全国其他国际学校都好。刚从人大附中转到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成为了我最喜欢的老师,也正是他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我发现英国的教育方式非常适合我。拥有从高中带来的扎实的基础和热爱钻研的我在这种教育体质下如鱼得水。我不仅在短时间内适应了全英授课,同时还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

其实一开始我是一个忠实、纯粹的美国党。去美国留学一直是我和家人的梦想,我早已给自己制定了无数人生轨迹和美好憧憬,但因转来时太晚,要在短短短的9个月时间里,从中国课程转换为英国课程,又要从语言上,思维上进行完全的转换,更为了冲刺美国名校,要在课余时间内抓紧进行SAT的培训,这对我来说挑战和难度都非常大。最后以至于我参加了两次SAT考试都没有达到自己预估的分数。这给了我自己人生中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我还是坚持自己考了SAT2的考试,当时我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取得很好成绩。但当我看到了自己SAT2得到三科满分时,我对自己又燃起了一丝希望,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废物也许自己也没那么差劲。

当8月份CIE考试成绩出来时,数学A*以及其他学科全a的成绩在一次的鼓舞了我自己,重燃了信心。我一直在备战美国申请。但我们学校自己的升学老师,老师找到我说,为什么一定要冲刺美国学校,以你目前的SAT成绩可能申请不到你所预估的学校,虽然你的SAT2考了3个满分。你为什么不考虑同时用两条腿走路,也许会给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选择呢?你可以尝试申请英国的大学,而且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你的学科成绩看起来非常漂亮,但当时我不肯听,因为我有自己的美国梦,我对英国也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老师觉得不能够完全说服我就约了我的家长,用实际案例,又摆事实分析,最终妈妈和我商量的结果是,我们英国和美国同时申请,当然自己私下是打算以美国为重,英国看申请情况在定,当时我勉强答应了。

因为我想学习我热爱的计算机专业,对于英国又没那么熟悉,妈妈和我找了计算机方面排名不错的南安普顿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等,还有2所大学是我和妈妈一直犹豫不知道该怎么申报的,我们的升学老师陈老师强烈建议我冲刺一下牛津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这对我和妈妈来说压根不敢去奢望的学校,当时还不太同意,觉得报这2个学校实在浪费申请名额,但在陈老师的在建议下,我们还是选择报了这2所难度极大,拒申率超高的学校。当时老师还建议我参加了学校自己组织的牛剑夏令营。

夏令营再一次增强了我的能力,并对解决逻辑题之准确快速让我对自己充满信心。这也为自己的牛津申请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几个月后的MAT考试,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顺畅。随后我也认为我的牛津面试势在必得,因此,在没有接到面试通知的时候我就开始默默的准备自己的行程,为面试扫清一切障碍。随着焦急的等待,带来的是牛津面试通知。因为我早就有准备,又加上临行前我的数学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在给我做着面试演练,这使我自己充满信心和决心。

来到英国以后,我快速适应了一切。但是到了场面试那天,我真是不知道自己有多紧张,自己不停地深呼吸以便平静。真正到了面试,这样的感觉突然消失了。自己当初打下的扎实的编程基础也让我在面试中能够应付教授变态的问题。后边的两场面试我也靠我的编程知识和解逻辑的能力发挥出色。即便我始终认为第三场面试发挥的还不够好,但朋友们都觉得我非常厉害,一定可以过。

一直以来,我都发现我做出的好多选择和决定,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是被动还是主动的,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其道理,最后都帮助了我。

直到CICC之前,我都一直不是学习的那一类,平时总是爱玩不爱学习,班里排名长期保持在第二以后,年级排名更是不能看。记得初中“北极熊”离开我们班的时候我曾扬言我要保持班里的位置,可是我一直都没有到达,到了高中也是,一直被毕越压着。但是,我很清楚,自己不是很适合中国的教育方式,我会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发挥全部实力的地方。我相信牛津的录取通知是对自己证明的方式吧。

感谢从小带来的各种经历经验,感谢那些同学,朋友,以及一直支持我的人。我爱你们,我我的艺术,当然更爱成就我辉煌的学校CICC.